安徽宿州是什么气候

发布时间:2023-11-20 17:07 浏览量:33次

宿州市位于安徽省最北部,于苏、鲁、豫三省十一个县市接壤,史有“皖北大门”、“徐南形胜”之称。宿州市在黄淮平原中南部,主要有丘陵、低山、平原三种地貌类型。是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降雨适中。下面我们一起来具体学习!

安徽宿州是什么气候

宿州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雨热同季、光照充足、降雨适中、无霜期长。冬季多偏北风,夏季多偏南风。冬季气候干冷,降水很少,夏季暖湿,是降雨的主要季节。

安徽宿州的地形地貌特征

宿州市在黄淮平原中南部,地貌要素的差异较大,大体上可分为丘陵、低山、平原三大类型。

一、丘陵:主要分布在萧县东南部、埇桥区和灵璧的北部及泗县局部地区,面积396.92km2,占全区总面积的4.06%。丘陵地的基岩除极少数为酸性和基性岩浆岩外,主要为震旦纪-奥陶纪的石灰岩及少量砂岩、页岩。海拔80-200m。

二、低山:主要分布在萧县城西南、皇藏峪、夹沟等地,面积201.14km2,占全区总面积的2.06%。由震旦纪、早古生代碳酸盐岩、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组成,海拔200-400m,区内最高峰馒顶山海拔标高387.7m,山体高差200-300m。分布着绵延的岛状低山残丘,属于淮阳山脉余脉。约250万年前开始的新构造运动中,为缓升降交替区。山脉中最高的大官山在萧县境内,海拔395米。

高度超过200米的山岳有高山、独山、歪头山、刁山等几十座。较为著名的有萧县皇藏峪自然保护区内的诸山、圣泉山,宿州市通桥区夹沟的武里山、镇町寺山,灵璧县的凤山、九顶山,泗县的鹿鸣山、阴陵山等。

三、平原:分布于宿州市的西部、东南部,出露地层为第四纪地层,地形总体西北高东南低,坡降1-3‰,海拔高度22-50m,面积8897.06km2,占全区总面积93.89%。按其成因可进一步划分为:冲积平原区、堆积—剥蚀平原区、堆积—剥蚀波状平原区。

安徽宿州气候对农业的影响

宿州市气候适宜多种农作物、果树和林木的生长,对发展多种经营有利。但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,同时又受黄河、淮河两大水系及海陆气候的影响,冷暖空气交汇频繁,天气变化剧烈,像干旱、洪涝、大风、冰雹等自然灾害常有发生。

宿州属于南方地区还是北方地区

宿州属于北方地区。

淮河自西向东从安徽中部穿过,所以在自然地理中,安徽北部为北方,南部为南方。而宿州在安徽的北部,所以,在自然地理中,宿州属于我国的北方地区。(以上是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出发得到的结论。但平时一般将安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,所以从人文地理的角度看,习惯上将整个安徽包括宿州在内,都定义在中国的南方的范围内)。